道場主要是針對群體所行之大型禳災祈福儀式。依形式及目的而言,有醮、「三獻」與「禮斗法會」等名稱,關鍵差異在於其中所含的科目種類與結構。醮在古代原是祭之別名,六朝開始發展為道教的主要儀式類型之一,唐代常見與齋儀合稱為「齋醮」,宋代以來成為最流行的道教儀式,直到當代仍是地方社會最隆重的宗教儀式。台灣北部俗稱建醮、做醮,主要有祈福謝恩、圓滿慶成、祝國迎祥、禳災解厄等目的,常見醮種為祈安清醮(祈求合境平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與慶成醮(慶賀廟宇圓滿落成)。道士通常以醮期的天數稱之幾朝醮,如三朝醮、五朝醮。道法二門醮儀傳統最基本的「一朝正醮」必須包括關鍵科目:《宿朝入醮》,方能稱之為醮。
以結構完整的三朝醮為例,科目流程包括:首日的發表、啟請、請水、安灶、三本經(《三官經》、《北斗經》、《星辰懺》)、獻供、三本懺(《上元懺》、《中元懺》、《下元懺》)、解結與祝燈延壽;次日的早朝(轉《度人經》)、午朝(轉《玉樞經》)、晚朝(轉《北斗經》)、放水燈、開啟與敕水禁壇;三日的重白、掛榜、拜天公、洪文夾讚、獻供、宿朝入醮、賑濟孤魂與敕符謝壇。整體結構意義涵蓋天、地、人三個層面,包括對神尊的迎請、供養、禮讚與酬謝;對鬼魂的普施、賑濟與開度;以及信眾自身的懺悔與禮謝等。
步罡踏斗(九鳳破穢罡)
步罡踏斗是道教科儀中常見的法事節次,罡步通常與行法相配合,不同的科儀目的採用不同的罡法。其中,最常見的九鳳破穢罡法在各種科儀中頻繁出現。凡是開壇行法之初,一般都需要先進行破穢,以掃蕩妖氛,清淨壇場,一如道法二門《敕水禁壇》科書所載:「九鳳罡風能破穢,五龍法水除妖氛。」具體做法包括:掐九鳳訣、步九鳳罡及存想「九鳳破穢宋真官」三大步驟,行法需要「手掐(訣文)、足履(罡步)、口唸(祕呪)、心存(真官)」的整體配合。
以步罡為例,道士須手持雷令,依呪文一句一步:「九鳳破穢,邪精滅亡,天將騎吏,速下靈罡,斗轉星移,劍灩三光,上應九天,下映九地,雷公霹靂,風雲際會,罩滿十方,乾坤定位,鬼哭神愁,萬神翊衛。奉九鳳破穢天君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