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建立,提供人們一個認識各不同宗教的機會,讓大家有機會選擇自己一生的精神信仰;各宗教間可以自由對話,不再有宗教的爭端與衝突。
在台灣最常見到佛教出家人向大眾推廣或募款的原因,通常多是要替佛陀建造一個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大廟,供僧眾及信徒膜拜;或是建醫院、蓋收容所,要解決人們「身」受的苦。
但是,心道師父卻不是這樣的,他要解決人們「心」受的苦。
許多人總是好奇,是什麼樣的經歷,使心道師父捨身在墓地墳塔、荒山石洞中,遠離繁華的世間,孤獨地過了十數年?悟道出關後,又是一股什麼力量,促使這一位來自緬甸,說起話有些靦腆,傳道時也並不特別鏗鏹有力的心道師父,卻又特立獨行的、無怨無悔的在一般人認為急功近利的台灣島上,蓋一座過去沒有、未來也可能不會有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呢?
心道師父認為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不應該有國籍與宗教的分別心,可是,目前在世界各地,卻不斷的有宗教衝突產生,同時,在弘法過程中,心道師父體認到現代社會因道德淪喪所產生的混亂現象,種因於宗教之脫序,社會大眾對於宗教的認識不清,而傳統教育體制也未能提供一個良好信仰的管道。因此,希望能倡導正確的宗教教育,滿足社會大眾精神生活的需求,提供一個寓教於樂的休閒去處,提昇台灣藝術文化生活的水準,同時也為台灣創立一個具有特色的國際性觀光據點。
台灣有許多不同的宗教,而且同一種宗教間又分成許多不同的教派,其中也有些藉著宗教的名義招搖撞騙,一般人在搞不清楚狀況之下,或是乾脆將宗教列為拒絕往來戶,或是碰到某一宗教團體後就一頭栽入,對於傳道者所說的話言聽計從,根本無法判別是非,嚴重者甚至造成許多社會或家庭問題。心道師父認為雖然不必勉強所有人皆信奉宗教,但卻認為應該教育社會大眾有基本的「宗教知識」,如此才不會因迷生信,誤入歧途。
基於這個理由,心道師父認為無生道場如果成立佛教博物館,或建大型寺廟,或許能提供本土佛教徒心靈的寄託,而且也是信眾所樂見的,募款建館的任務也容易達成,但是卻無法達到上述遠大的目的。相反地,藉由一個現代化,以休閒育樂的手法傳播知識的博物館型態來介紹宗教知識,卻可能是一個無可取代的最佳方案。
於是,在多方徵詢及參訪世界上相關主題博物館及機構後,經過慎重的考量,一個史無前例,強調國際性,包羅世界各宗教的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理念及使命也就於焉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