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指歷史上流行於中國漢族地區和經漢族傳入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佛教,又稱漢語系佛教或漢地佛教。佛教於西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 傳入中原地區,至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經過魏晉南北朝的不斷發展,到隋唐時臻于鼎盛,唐代以後逐漸衰落;在長期傳播與發展中,通過與儒道等傳統文化的不斷融合,逐漸褪去印度文化色彩,而形成了具有中原漢民族文化特色的漢化佛教,是中國佛教的主要組成部分。這裏展出的造像、繡經和佛畫等藝術珍品,就是漢傳佛教文物的一些突出代表。
漢傳佛教造像
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後,佛教造像藝術也隨之傳來,並一直伴隨著佛教的發展而發展。在千百年歷史上,漢傳佛教造像不斷吸收、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以迎合廣大民眾的精神需求和審美情趣,並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展演變,形成了具有鮮明漢文化特色的新的藝術形式,成為佛教漢化最為生動形象的藝術體現。
佛教繪畫
佛畫是以佛教內容為表現題材的繪畫藝術,分為圖和畫兩種形式。佛圖主要以佛、菩薩等圖像為主;佛畫則以表現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和佛經變相等題材為主。早期佛畫多為工筆重彩形式,著重裝飾和渲染佛寺宗教氣氛,唐代王維首創寫意畫風,開啟佛畫藝術新風尚,並一直主導著此後佛畫藝術的發展方向。佛畫藝術為佛教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同時也為中國繪畫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水陸畫
水陸畫是佛畫中的一個特殊畫種,是佛教水陸法會中張掛和供奉的繪畫。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最大和最殊勝的法會。水陸畫題材十分豐富,不僅有佛教諸神,還包括儒家、道教和民間信仰的各路神仙,堪稱華夏諸神之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