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8期
30 山裡的孩子深具意義。選擇這樣一所別具被去文化、 跨文化、融合教育的體制內學校進行合作,極具代表 性與社會影響性。 在當代教育改革「人即目的」的教育理念裡,教 育者可以做到「放下、放掉到」什麼程度?而這些, 對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為了讓宗博兒童館品牌教案設計,能涵容不同文 化經驗的孩子,捕捉適合他們的博物館教育的引導進 入方式,我們反覆反省再反省、有機生成、因應教育 現場,隨時調動教案設計,到最後完全放掉教案,即 興演出。考驗團隊在四天裡與孩子們的敏銳覺察,以 及深深考驗著教育者本身,過往的生命經驗的沉澱和 累積。 在德拉楠的經驗裡,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 更認真相信,孩子是我們的老師,而環境是孩子 的老師。孩子們讓我們得到許多,成長許多,也認識 自己的不足,和我們還需要努力更多。第一次的接觸 比較像是與孩子建立關係,與讓博物館教育人員認識 偏鄉部落孩子長相的過程,只是起點。 如何建構長期陪伴機制?!會是這支研究計畫最 帶來的教案,丟掉再丟掉 生命教育 德拉楠實小的Walis與來自霞喀羅大山的另一地域的部落孩子Llyu一點一點建立起友誼。孩子們在踏察部落的路上發現已經死亡,卻肉體活生生, 宛如活著的小蛇。孩子們討論、判斷屍體狀態,應該距離死亡時間不久。生命、死亡,對於真正的泰雅爾孩子來說,如此自然而然。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