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8期
12 參觀過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山海天人特展後,對 於山區的意境尤為深刻,把自己的思緒又拉回到了 不久前的登玉山之旅上。兩年前從香港來到臺灣進 修的筆者,趁著幾位友人來訪,決定抓緊暑假的尾 巴,一行四人試闖臺灣山峰。『「那裡」很漂亮呀!』 在乘接駁車往登山口期間一名健談的本地人閒談 道,筆者一位外貌娟好的香港朋友遂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勢回應:「謝謝!」 這件趣事無意間展現了,在不同文化語境下, 「那裡」的不同意義。上述對話中「那裡」或指筆 者友人,或指筆者一行人即將要登的山峰,即臺灣 那座高達 3,952 米的境內最高山峰。所謂「見山是 山」,「那裡」不過就是一座山,卻剛好在歷史的 洪流中先後遇上了不同的民族,也就因此有了不同 的命名。從這些命名當中,我們能瞭解到「那裡」 曾如何被理解,或能略知其背後的文化信仰語境 一二。 高雅別緻的「玉山」 自有文獻記錄以來,「那裡」的命名最早可追 溯至清康熙年間。其時鬱永河所著《蕃境補遺》一 書中雲:「玉山在萬山之中。其山獨高。無遠不見。 巉巖峭削。白色如銀。遠望如太白積雪。四面攢峰 環繞。可望不可及。皆言此山渾然如玉。每暗霽。 於郡城望之。不啻天上白雲也。」 在漢文化中,對 玉的崇拜象徵了家族及權力的傳承,可見對早期來 臺的漢人來說,「玉山」備受欣賞及崇敬,並有可 望而不可及的意象。 「山與人」 文 / 謝斐 寫於 2023 年 9 月 ─ 淺談臺灣最高峰的命名 玉山日出(攝:謝斐) 作者簡介: 謝斐,來自香港的藝術工作者。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藝術文學碩士,現正修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 與藝術創新博士班。創作上喜歡運用鮮見、奇怪的媒 介。認為藝術和做人一樣, 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本期藝文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