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6期

4 這期季刊主軸要談「館藏珍品」,這讓我想到博 物館有館藏,人呢,每個人的內心底層是否也有著深 藏卻不輕易張揚的珍寶? 疫情阻隔加上去年母親突然中風臥床致使我不便 遠遊,已四年未「回去」雲南省親,「回去」,意指 回到原來的地方;而「原來」,意味著來自與歸屬; 「原來的地方」,則代表永遠存在著情感的聯繫與牽 絆。所以,我覺得「回去」要比「旅行」更貼近自己 對父親故鄉~雲南的心情寫照。 幼、樹、成、林,是父親這個家中唯一的兒子在 離鄉前預先交代的家譜排行。如今眼見馬氏家族在彼 岸已開枝散葉,不禁感悟到人生境遇的奇妙,父親如 能親眼得見,不知該有多好。 1949 年,父親隨著白崇禧將軍,從雲南省文山 縣一個叫做茂克的回族村來到臺灣,而後在中壢龍崗 的忠貞新村,認識了同為回族的母親,之後才有了我 們五個兄弟姊妹。在來台灣之前,他已在雲南的那個 回族村成婚,也有了我的大姐。 大姐的年齡,比起我母親還要略長個幾歲,長得 與英俊的父親簡直就是同一個樣。可惜父親並不知道 大姐與他如此相像,因為在他離家時,女兒還在大媽 的肚子裏,開放探親之前,父親就已經不在人世了。 聽說大媽為父親守身一輩子,即便後來輾轉得知父親 在臺灣已另組家庭,仍然堅持無盡的守候,最後抑鬱 而終。 一轉眼,父親歸真已三十九年,迄今我仍然無 法忘記當他熟睡時,總垂掛在眼角的兩行思鄉淚。 而在他習字用的舊報紙上,也寫滿了他呼喚家鄉 的名字-茂克、茂克、茂克。父親的鋼筆字寫得極為 好看,同時力道十足,彷彿只有透過這樣深刻的一筆 一劃,才能書空咄咄出他為人獨子、為人手足、為人 夫、為人父,卻無法有所承擔的一種自責與哀愁。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 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相較之下,這樣的場景 都還算是幸運的結局,父親這種才叫做:天人永隔, 終生抱憾。 從父親辭別他的母親那一天開始,就再也回不去 故鄉雲南,而他睡著時的雙眼垂淚便成為思念母親的 印記,而我珍藏了父親對我的愛及呵護,以及他那一 雙大大的手掌抱著我的溫度。 是一種不願張揚的珍藏。 思念 我是父親的掌上明珠,而父親的擁抱我一生珍藏。 文 / 館長 馬幼娟 博物館之門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