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6期
11 跨過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來到大陸的另外一 頭,在科爾沁草原上的蒙古部族以繩結技藝聞名, 草原上豐富的自然資源,都能被用來編織出不同的繩 結,如草繩、皮繩、牛毛繩及麻繩等,材料的種類繁 多而樣式也千奇百樣,不同的幾何樣式也被賦予不同 的意義,誰家的女兒能將繩結編織的整齊而美麗,代 表著她已做好嫁為人婦的準備。而當少女成為了婦 女,她也會將自己的技藝親手傳承給自己的兒女,每 個家族不同的圖騰也在一代與一代下傳遞下去。 學習經典與律法的千年傳承 有透過傳承及學習技藝而代表成熟的民族,亦 有透過學習律法規矩而成為族群一份子的例子。猶太 民族自古以來便極為重視民族與家庭,或許是因為猶 太民族過去所面臨的處境有關。而連繫家族與民族的 軸心,便是《妥拉》(Torah)即猶太律法書,係希 伯來文寫成的聖經前五卷,即為一般常稱的《摩西五 經》。妥拉字面意思為指引、教導,它指引猶太教徒 的生活準則,也因此所有的猶太律法及規範皆可歸納 於《妥拉》之中。 猶太教徒群體中,當男孩成長到 13 歲、女 孩成長到 12 歲時會自然地成為誡命之子(Bar/Bat Mitzvah),Bar Mitzvah 字義是「誡命之子」,Bar 是 亞兒子的意思; Bat 女兒的意思,Mitzvah 是誡命的 意思。這個詞是用以指稱「成年禮」,他們將有責任 去遵守及履行誡命的規範及義務。13 歲的男孩,將 承擔在猶太會堂帶領人們唸誦《妥拉》的任務。如果 男孩要成為社群中的一員,以希伯來文去唸誦是一件 他不可逃避,必須完成的事務。 完成成年禮並不代表結束,猶太教徒有責任一生 去研讀《妥拉》。為了強調這一點,甚至要求男孩子 在成年禮上,承諾將繼續學習猶太教育,因此加入社 群更像是鞏固及追隨信仰的起點。 從不同的族群對於「成年」或是「成長」的態 度及習俗上,可以看見通常與完成某件事物以證明自 身的成熟有關,透過這些行為使青少年建立起自身對 於族群的自覺和證明已有能力更近一步的資格。儘管 「定位」可能受到習俗及律法的規範,但滿足並找尋 到自身在族群中的容身之處,始終是被視為得以前往 下一階段的階梯。 猶太男孩遵循傳統禮俗 (Sephardic custom) 唸誦《妥拉》。 攝影:Sagie Maoz from Ashdod, Israel, Wikimedia 編織的圖騰通常都有不同的意涵。 本期藝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