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4期
8 台灣自 17 世紀後的歷史就同 贊米亞的族群間權力結構的變化 十分相似,台灣可說是贊米亞殖 民史的縮小版本,與此稍有不同 的是,台灣由於身處海島,比起 華中、華南的山地與谷地,官府 作用更有限,因此「水稻化」、「文 明化」的主力來自移民團體,從聯 庄、墾號,甚至是水利設施的出 資者多來自民間即可見端倪,這 些現象使台灣史中所謂「漢化」、 「械鬥」、「族群/民族衝突」 等情節更顯得立體真實。 就台灣史而言,宗教場所除了是信仰中心,甚至也是地方基層的政治中心,各族群/團體以宗教場所為中心構築凝聚力,向周邊漸次開墾、 建設家園,新莊地區也不例外,僅老街就有數個移民團體興建的廟宇,甚至有些原先也有軍事上的用途,如泉漳械鬥後為防備對岸漳州人而 興建的潮江寺。 對當地居民及他們的祖先而 言,無所謂「邊區」的概念。」(洪 麗完,2017) 就這點而言,剛才所提到的 論述似乎不是最好的解釋,實際 上的情況應當是漢文化群漸次「闌 入」(未經許可地進入)這一片多 元的文化景觀之中,並在國家的權 力扶持下覆蓋在原有的文化之上。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殘酷的屠殺與 征服戰爭,也有貿易與文化上的互 相影響,同樣的過程在東亞大陸 與東南亞地塊的交界地帶——「贊 米亞」(Zomia)——上千年的歷 史中已經發生無數次。 貿易、墾殖 各方利益競合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 更好地理解本次宗教地景展的主 題——新莊,大約在三百至四百 年前,大台北地區仍然是一片巨 大相連的湖泊與沼澤的時代,新 莊平原卻是最早被漢人族群開墾 的內陸地帶,新莊港則是當時大 本期特展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