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3期
本期特展 7 文 / 展示蒐藏組 《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特展 展期:2022 年 6 月 21 日開展, 展覽至 2023 年 2 月 5 日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特展區 我們 無法控制死亡 但可以決定 面對死亡的態度 人類的啟蒙時刻究竟是在什麼時候? 在歷史學者們的討論中,啟蒙始於宗教所塑造的 整全性生命觀不再發揮意識形態上的作用,當人類在 某天意識到,或許死後迎接我們的並不是天堂、地獄 與審判,進而掙脫信仰後,人類爆發了巨大的發展潛 力。理性、科學與技術的飛躍進步使得人類獲得比起 以往歷史時期都更加豐碩的成果,強勁的發展勢頭甚 至使我們暢想星際殖民時代的到來,現代性的基調就 是我們自信命運早已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這是一個十 足致命的陷阱,人類沒有覺察到,粗暴地否定圍繞著 信仰而造就的生死觀並非超脫它的適宜方法,科學再 怎麼發達,終究無法解決人類面對死亡時那與生俱來 的無力與恐懼。 生命的掠奪 這種恐懼是本能的,自人類學會製造、使用工具 伊始,死亡就被視為對生活的掠奪,死亡打斷了製造 工具背後的目的——生產,文明的出現固然使得人類 擁有生產的概念與成果,死亡卻顯得付出勞力的代價 投入生產以維繫生活世界的存在最終仍是枉然。原始 人類無法理解死亡這一無法掌握的未知現象與過程, 尤其是當一生摯愛為天所奪,昨日還存在於生活中的 家人、朋友,傾刻間卻成為一具再也無法言語、無法 表達情緒的軀體,並隨著時日化為白骨,這是多麼令 人難以面對的變化。於是古代人類從已知事物出發去 想像未知,試圖移轉對死亡的恐懼。因而在過去宗 教主導社會的時代,人類創造了一套又一套信仰的體 系,我們的祖先選擇相信死亡並非一切的終結,在現 世之後仍入有新的旅途,這些旅途不但使他們對於死 後世界有所想像不致墮入虛無,更是規範社會倫理體 系有效性的根據,如輪迴、地獄與復活之說,古人正 是透過想像死亡獲得完整的生命,進而轉移對死亡的 恐懼。 人類自有信史以來,一方面在宗教系統中想像 死後的世界;另一方面在往後的歷史中,又以理性 逐步將死亡隔絕在生活之外,直到人類普遍不再「信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