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3期

28 「死亡咖啡館」活動在台灣舉辦七年了。七年來 這活動足跡踏遍全台灣,北至基隆、南到屏東,還有 離島金門、澎湖、馬祖,甚至馬來西亞、新加坡每年 都邀約分享。對向來把死亡當做恐懼與禁忌、逃避談 死的國人來說,可能對活動名稱感到新鮮和特別,可 能充滿好奇,但實際上透過在咖啡館內輕鬆談生死的 過程,從每一位來參加這個活動的民眾的真情分享與 回饋,一方面顯示出國人對死亡教育的期待,另一方 面也凸顯其嚴重不足,以及因為缺乏帶給許多人生命 的諸種遺憾與不圓滿。如何落實死亡教育並且往下紮 根,的確是國內生命教育應該好好省思的重要課題。 說笑中坦然談生死 桌遊玩樂中學習面對死亡 「死亡咖啡館」活動的舉辦,意在讓民眾有機 會敞開胸懷面對死亡這件事,並且願意思考和談論曾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死亡問題。活動其實就是提供一個 「空間」和「時間」,提醒大家:你是否曾好好的面 對跟自己有關的死亡經驗,透過這樣的經驗深度檢視 自己深層的內心生命,進而體悟人應該把握當下,完 成人生的任務和功課。 直視死亡的恐懼 過去七年來,死亡咖啡館活動舉辦近 700 場,來 自各界各領域,包括教師、公務員、大學生、上班族、 殯葬業、家庭主婦、社區長輩、幼兒、小學生等超過 3 萬人參與過這個活動。許多參加過活動的民眾真誠 的分享,談到人們畏懼死亡的原因包括:一是對死後 的未知;二是害怕死亡的痛苦及不能乾脆地死亡;三 是還有很多事情未完成;四是欲求太多、放不下。大 家都認同醫療和科技的進步與發達,延長了人們的生 命,卻解決不了心靈的空虛和對死亡的恐慌。 很多參與活動的成員說,我們的教育體系及整個 社會氛圍,視死亡如洪水猛獸。曾經有一位老師說, 有的學校開的課程明明就是喪葬禮俗,卻要改成生命 倫理,因為怕家長和學生不喜歡「喪葬」課程;為了 讓民眾不恐懼和避諱,殯儀館公部門還要改稱「生命 禮儀管理所」,甚至只要跟「死」有關的語言或字詞, 文 / 郭慧娟 台灣死亡咖啡館活動主持人、 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死亡咖啡館」 ─陪大家 翻越談死亡的高 牆 生命教育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