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19期

19 佛教的靈修方式複雜且具有組織系統。無論是尋 求心念的定靜和空無、或是經由創造視覺經驗而達到 特定的意識形態、抑或是身心分離的知覺過程,靈修 對任何佛教宗派而言,都是核心之一。 在佛教世界裡,雖然許多關於禪修的描述皆有其 共通性,但在哲學理念與修行實踐上,不同佛教宗派 的禪修途徑確有不同。譬如,金剛乘佛教的某些特定 支派,認為心性在禪修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和層 級;而其他的宗派如中國禪宗則否定這種漸進式的法 則理論,傾向於傳授「頓悟」的自我覺醒。 根據巴利經文,持戒是禪修的重要基礎,並持續 修練念力(能抗外來之障礙而至無念)和禪定(令心 專注於某一對象,而達不亂的狀態),逐漸步向般若 (智慧),而成就佛教徒的理想境界。這個過程的重 點是達到意念單一化或專注於一點,以及平靜。在達 到般若與深刻的覺察力之前,心境的平靜與和諧是必 須的。對大乘佛教而言,此舉被視為恢復或是揭開人 的佛性本質,近似如來藏和瑜珈行派的觀點。 悟性的智慧,能純化心性,引領人們摧毀貪慾、 憎恨和慾望,獲得最終的解脫,不再受限於自我,而 成就涅槃。在這極超然的絕對狀態中,人先經歷心念 轉換的變化,最終則傳播善念、智慧與慈悲心於整個 世界。 佛教的靈修 心靈防疫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