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8期
• 5 才是臼巾自在的人 。 11多無著行的人 「見彼佛國,心無所著;去何祖國,心 無餘戀」 。 也就是說 : 即使看見如淨 上般令人喜好的地方,也不會有希望 自生或前往那裡的執辛苦;叉,即使離 開佛國淨上,也絕對不會有念念不忘 彼!湛的感覺 。 第八、尊重行,即願救皮一切眾 生,令他們証悟 。 此尊重行的自踐必 定是「們己不求安樂,只希望調伏一 切眾生,淨化一切眾生,度一 切眾 生」 。 更進一步,必須注意到「怨親 等觀而無差別,欲令究竟至於彼岸, 具足成就無上菩提J 怨親平等,說 來悶懼 'ft際去做卻極難 。 第九、普法行,即化現十種身去 利益眾生之行。亦即成為一切眾生的 家、救護、皈依、嚮導、導師、光 明、火炬,以及種種的燈 。 簡而言 之,即成為眾生之依賴和光明 。 第十、品質行,學習諸佛的真實 教法,濟!立一切眾生之行。此民自行 的 ft踐者,願依照本闕,令眾生清 淨 。 本願即宇宙、大自然的生命本 身 , y月在此生命 1-1 1體現迫 。 接簣,在〈淨行品〉第七,文殊 菩薩說到清淨生活和修行所必備的百 踐德 n ,其巾,有後世佛教徒必定會 唱念的「三皈依文 J r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 自 皈依法,當顧眾生,深入經藏,智,婪、 如海 。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 眾,一切無礙 。 」包含此「三皈依文」 在內的一百四卡願行,並述說令煩惱 所染河的日常生活巾的行為轉成泊,淨 的行為。總之, <淨品行> ,1=1所說的 教法是生活即佛法。此外,在〈梵行 ﹒ 品〉第十二 ,也說到清淨修行等 。 〈草嚴經〉中對社會的貢獻,可說是 數不盡的 。 尊嚴經與「尊重」、「博 愛」、「包容」的朋像 〈華嚴經〉對人正面表示尊重。最 著名的例子,可見於〈入法界品〉第 三十四,善財輩子發菩提心,歷訪五 十三位善知識的故事。這五十三位分 屬各階層的人們,都被列為老師。 這是善財輩子在文殊菩薩對他說 「追求、親近、恭敬、供養善知識, 向他們詰教何為菩薩行」後,想要探 究菩薩道而向五十五處的五十三人討 教的故事。其中,當然有菩薩、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頁,此外 還有婆羅門、仙人、遊方者、盒子、 童女、船夫、姐妓等,不論男女老 少、職業或階級,包含一切的人們。 誰是ZF起話說吉思 由此可知,對人的尊重是就如下兩方 面說的: 一 、可跟任何人學「道J 二 、任何人只要長時間再心致志於某 一職業, 一旦學成,此人即可成為老 自rlí 。 其次,就博愛而言 ,同樣在〈入 法界品> '苦財童手在與第卜問位參 訪的自在優婆夷二人的對話中說: 公 {攀儼經}記草麗的是釋迦牟尼成佛後直接宣說的証悟 內容,於是在七處舉行法會 ﹒ (教煌石居第九窟主室北 按華嚴經變<說法﹒>﹒取自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 〈敦煌石麗藝術〉一.l 「善知識月,能以清涼教法光明,除 眾熱惱 。 」這段話說明了站在各種立 場的菁知識,為除去眾生的;有惱而說 教,此即慈悲、博愛精神的表現 。 叉,善財輩子從第十九位參訪的 大光王處學到了菩薩大慈幢行三眛法 門,所謂「菩薩大慈值三眛」即如下 所述的「大慈行 J r諸大菩薩以大 豆豆萃,普覆救護一切眾生,上中下品 等觀無二,慈如大地裁育眾生 。 」以 大慈傘覆蓋一切眾生,雖然人的能力 有上中下的差異,佛的慈悲心卻無上 中下的區別,他的慈愛是全然平等 的 。 大慈才真的是大地,如同一切植 物由大地孕育一般,人也可由「大 慈」此一大地孕育。 叉 , 關於何謂善知識,第五十一 位和第五卡二位參訪的德生童子與有 德童女,教導善財童子如下 r善知 識者則為慈母,生佛家故。善知識者 則為惡父,以無量事益眾生故。」以 下又反覆地說善知識是大師、導師、 良醫、船師等。由此可知,善知識之 教不是只對善財童子一人說的,是以 如父母般的慈愛心向我們眾生說 。 對我們的這番慈愛,在〈買主如 來性起品〉第三十二又有如下的描 述 r 奇哉,奇哉,云何如來具足智 慧在於身中,而不知見。我當教彼眾 巴士7 :::tti-r E弓r7'n 之了可弓~三至言二r 生嘴巴.t-吾聖道,悉令永離妄想顛倒之垢 縛,具見如來智慧在其身內,與佛無 異 。 」眾生本來具有如來智慧,卻對 此一無所知。所以佛教導眾生說, 「你身中有如來智慧 J 使眾生知道 自己與佛無異。以上經文說的就是佛 的這種慈愛,可體會到〈草嚴經〉中 博愛精神的一端 。 共次,有關包容,所謂「一入一 切、 一切入一」的「普入」可適用於 此。例如〈心王菩雌問阿僧祇品〉第 二十五說 r 悉能善於一念中,說不 可說諸世界,不可稱說諸劫中,念念 次第而演說 。 」在一念中,說無限的 世界;在無限的時間中,說一念一 念 。 並提及「一瞬即無限、無限即一 瞬」的時間論 。 而且,有關空間,也 述說如下 r 不可言說微塵中,悉有 不可說眾生 。 」倡言在一微塵巾,有 無數的眾生存在 。 叉, <普賢菩薩行品〉第三 卡一 說 r一一微塵中,普現三世法,五 趣生死,道,皆悉分別知 。 」表示三 |立 映現於一微塵中,且能知輸迴於地 獄、餓鬼、畜牲、人、天五迫之村 。 如此, <權嚴經〉彰顯出廣大的 包容,但那是想要由此無限的時間、 無限的空間巾,說明出生於此處、此 時的人們的質相 。 亦即從「大宇宙的 廣大空間,不日白地球發生以來的無限 過去連組至今、稱為人們的業相緝的 無限時間」來觀察事物 。 暫且將那無 限空間、時間名為昆盧遮那佛,他就 是光明,具體地說,就是太陽光。對 〈車嚴經〉越深究,越驚訝於人、軍 的微不足道,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不 得不對昆虛遮那佛合掌低頭 。 A善財童子五+三看書之一,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教日軍警財 輩子,讀他了解著知識的重要 。 (取自〈大方廣佛華廠經 淺釋) .法界佛教總會法界佛教大學出版)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