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66期

Museum Under the Microscope 不只滿足你的視覺 展.開 8 Educa ion of Life 生命猶如一場壯遊 生命教育特輯 「 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倘若我 們同意此話有幾分道理,那麼「社 會」便不只是人生活動的背景,亦不全然形 成框限人們身心的結構。社會其實可以做為 反映個人意志的場域,或呈現主體的自由; 換言之,社會可以被你我所形塑。尤有甚 者,我們更有理由把社會想像成人間心靈的 交織。 路並非一個人走出來的 一旦社會被視為有機的心靈,而非機械 的時空,我們就不必總是責怪「外面的社會 太亂了」,而是反身而誠地自我期許「我能 為社會做些什麼」。當然,改善社會現象並 非靠少數人就能扭轉乾坤,但若每個人發心 革新,便可能眾志成城。事在人為,縱使我 們覺得眼前的情況糟得不能再糟,也只有力 求改善一途,否則就真的無藥可救了。一般 人好談命運,每逢逆境無從改變就只好認 命。但是我建議大家要知命而非認命,知命 是了解自己的限度,此外仍可以發揮個人的 潛力;後者並非無能為力的「命」,而是有 所作為的「運」。 我們希望有所作為,但也必須有所本, 一種可能訴諸社會的牽掛結構。社會做為限 制人心的框架結構固非你我所喜,但是發展 出一套牽掛結構卻為大家所樂見。「牽掛結 構」的概念源自當代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大 致是指一個人與他所生存的世界產生關聯的 樣態,其中的關鍵因素乃是時間。人既無法 逃脫於天地之間,就必須學會如何頂天立 地。海德格發現,每個人都在非預期的情況 下來到世界,他很可能在茫茫人海、芸芸眾 生中載沉載浮,但也有能力挺立於人間,走 出自己的路。然而,路並非一個人走出來 的,世界上還有其他的人,無論相識或不 識,只要彼此有心,通過關心和照顧,就會 形成一套牽掛結構。此一牽掛結構既維繫個 人存在於不墜,亦促成人際往還於不輟,多 少反映出人間情愛的流動。人生有過去、現 在、未來三個歷程,人際有關心與照顧兩種 樣態,社會的牽掛結構把每個人結合成一座 命運共同體,在其中,命是生命的限制,運 則指向各種可能性。 用愛心編織社會的牽掛結構 人生之所以有意義,正是因為生命有 限;倘若此生綿綿無絕期,則任何人生意義 和價值,都會在生命的漫漫長河中,被稀釋 得無影無蹤。哲學家海德格不但向人們展示 形成牽掛結構的可能,更提醒大家正視自己 乃是一個「朝向死亡的存有」。死亡或許是 人生唯一的普遍真理,因為截至目前為止, 尚未找到一個長生不死的人。有紀錄證實人 類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這大概是陽壽的極 限。當我們以清明的意識,確認人生有限的 事實,也就可以開始凝聚生命的意義與價 值。科學家愛因斯坦表示,人活著是為了別 人,尤其是為了那些能夠帶給我們喜樂、讓 我們覺得人生充滿意義的人。哲學家羅素承 認,有三件事讓他活下來:學習知識、追求 愛情,以及對受苦人類無可避免的關懷。相 ◎文 鈕則誠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建構華人關懷倫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