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68期
舊金山 新笛洋美術館 14 話說博物館 歷史.趣味.你所不知道的 Museum Under the Microssope 我 於2006年7月,參加成大建築系傅朝卿 教授的美國萊特經典建築之旅,在行 程中參觀了這座開幕方一年的美術館,這座 美術館是由瑞士建築師 H e r z o g & d e Meuron 所設計,希望能將藝術、建築與自然 加以整合,「訪客、建築、藝術品與公園的 相互交融,有如身體器官的彼此連結」是設 計者的用心與創意的目標。 位於舊金山金門公園(Go l den Ga t e P a r k)的新笛洋美術館(d e Y o u n g Museum),於2002年6月間破土動工,2005 年8月禮品店及咖啡廳對外開放,2005年10月 15日展覽空間正式開幕。取代建於1919年, 毀損於1989年的Loma Prieta大地震的舊笛洋 美術館。收藏的藝術品包含美國本土畫作、裝 飾藝術及美洲、太平洋群島、非洲等地的藝術 品。展示空間的設計讓參觀者能夠在同一個空 間看到不同文化與不同時期的藝術品展示,有 別於區分明確的展示空間安排,讓觀賞者能夠 比較不同時期與不同地區的藝術品之間的差異 性及特殊性。 設計者在整座美術館規劃了三處天井,讓 陽光從頂部照耀到天井的綠色植物上。由於天 井的面積狹小,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像中庭或 小庭院,而比較像光井的效果,對整個密閉的 展示空間局部性的投入光線。天井與室內空間 以大面積玻璃牆分界,周邊有休息區與座椅, 參觀的人在參觀藝術品之餘,也能坐在這裡休 息,由大面玻璃牆感受到陽光的燦爛與植物的 翠綠,調劑參觀藝術品的心情。為了使戶外公 園的景致能夠融入室內,美術館一樓外牆局部 採用大面透明玻璃,從館內能夠看見公園的景 致,讓室內空間在視覺上向戶外延伸到公園綠 地。 新笛洋美術館在三層樓的建築主體上,設 計了一座塔樓,高度144英尺(約44公尺), 外形是龐大倒置的梯形體,作為美術、展覽相 關活動及學校參訪時的教學活動空間。塔頂是 三百六十度無遮礙的大面玻璃窗,遊客們可以 從這裡眺望周遭的舊金山美景,為舊金山市民 提供一處賞景的休憩場所,而民眾無須購買門 票就可以來到塔樓的頂部,是讓美術館敦親睦 鄰的一個特殊設計。 美術館的外牆以7200片沖孔銅板包覆, 沖孔銅板在光影變化下,宛如陽光穿透樹葉而 映照的點點亮斑,整座建築物的質感與金門公 園內棕櫚樹粗糙的樹幹相映成趣,在週遭乾熱 的氣候與強烈陽光的照射下,讓人覺得整座建 築體是溫熱的。而銅板也將會漸漸氧化而不斷 改變顏色,由亮轉暗,最後會變成深綠的銅銹 色,成為金門公園綠景的一部分。(參考資 料: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文 林清文(宗博導覽志工,現任宜蘭社大講師) de Young Museum ↓舊金山新笛洋美術館外觀。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