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69期

A Closer Look at Artfacts 隨著媒體來到你眼前 行動文物 10 觀 音信仰自印度傳至中國,歷經千餘年的 發展,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佛菩薩,與其 相關的文本經典,多不勝數,尤其民間流傳的 應驗記、寶卷、善本、小說、戲曲等等,不僅 助長信仰的傳播,亦表達出一般民眾的信仰需 求與情感,廣受民間歡迎。《高王觀世音經》 是一部在民間流傳久遠的觀音信仰經文,亦是 出現於南北朝時期(420-589)的著名「偽 經」。「偽經」是在傳統佛教經典、思想的基 礎上,為適應國情與信仰需求所抄錄或偽造的 經典,在宗教傳播的過程裡,具有相當的效用 與影響力,並帶有濃厚的「應驗」色彩。 《高王觀世音經》是典型來自於感應事蹟 的文本:僧人在夢中傳授觀音經文,主人翁虔 誠誦念千遍後,即免於極刑。例如《法苑珠 林》卷十七記載: 「魏天平年中,定州募士孫 敬德造觀音像,自加禮敬,後為劫賊所引,不 勝拷楚,妄承其罪。將斬決之前夕,夜夢一沙 門令誦救生觀世音經千遍即可得脫。翌日,有 司執縛向市,孫敬德且行且誦,臨行滿千遍, 刀斫自折,皮肉不傷,三換其刀,終折如故。 視像項上有刀三跡。以狀奏聞,丞相高歡表請 免死,敕寫其經廣布於世,今謂高王觀世音 經。自晉宋梁陳秦趙國,國分十六,時經 四百,觀音地藏彌勒彌陀,稱名念誦,獲得救 者不可勝紀,具諸傳錄,故不備載。」 隨著歷 史變遷,後世的來源傳說或有改變與增補,甚 至與民俗文化結合,內容更顯戲劇化,但傳世 經文的核心意旨,自始自終都依附在觀音菩薩 救苦滿願的信仰特質之中。 《高王觀世音經》的經文在《大正藏》、 《卍續藏》皆有收錄,與來源相關的感應故事 則分布在歷代史料或類書裡,透過感應故事的 流傳,經文本身更顯珍貴。經文內容著重現世 的救濟和利益,簡短易懂,容易誦讀,完全符 合一般百姓需求而被廣為傳布,因此在佛經傳 統之外,也成為民間觀音寶卷、善書收錄的範 本之一。信徒或為祈福、解厄或為還願、積累 功德,至今仍念誦與印製《高王觀世音經》, 常見在原經文之外,加上應驗故事與其他觀音 經文、咒語或是勸人積德行善的文本,合成豐 富多元的結緣善書,流通不絕。如同經文所言 「 十方觀世音,一切諸菩薩,誓願救眾生,稱 名悉解脫,若有智慧者,慇懃為解脫,但是有 因緣,讀誦口不綴,誦經滿千遍,念念心不 絕,火焰不能傷,刀兵立摧折。恚怒生歡喜, 死者變成活,莫言此是虛,諸佛不妄說。」 善 信大眾一心虔誠地稱名誦念,可見與觀音信仰 的基礎經典《普門品》息息相關,但卻更親民 簡單,背後又有歷代應驗事蹟的推波助瀾,信 仰與經驗、情感相輔相成,不僅深植人心,亦 成為觀音信仰傳播的重要媒介。 ◎文 卓靜美 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 《高王觀世音經》 ↑善信印送祈願與功德。 ↑《高王觀世音經》序文。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 ↑《高王觀世音經》善本內容 ──救苦經。 ↑《高王觀世音經》插圖。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