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84期
展.開 不只滿足你的視覺 Museum Under the Microscope 8 ↑古琴「漁和」和「鯤魨」局部的展現,可一窺古典樂 器的造型之美。上中圖:漁和。下圖:鯤魨。 千古琴緣─ 台灣古琴藝術展 (MIT) ◎展示蒐藏組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 發善念。」 –西漢《白虎通》 「琴 、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 修身養性的必修之道,其中,古琴因 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文人超凡脫 俗的處世心態,而居於首位。古琴,古稱瑤琴、 玉琴、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也是 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相傳始於史前時代的伏羲 氏和神農氏。而目前考古發掘證實,古琴作為一 件樂器的形制,遲至漢代已經發展完備。古琴演 奏藝術與風格,在歷代文化及琴人的創造中不斷 完善並延續至今,是歷史悠久、境界高深、具民 族特質、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器樂形式。 近年古琴藝術受到中國與台灣兩地重視,研 究、展覽與演出等相關活動頻繁,「琴」之本身 亦如同藝術創作,不僅形成市場,也成為一門專 業技巧。世界宗教博物館此次與輔仁大學宗教學 系、輔仁大學宗玄古琴社、以及台灣宗玄道學文 化研究會合作,策辦「千古琴緣—台灣古琴藝術 展( MIT )」,以台灣琴人所斲製的古琴收藏為 主,徵集 30 把台灣藏家所收藏的古琴作為展示主 軸,深入淺出地介紹這門身心靈的藝術。 展覽分為「話琴」、「識琴」、「操琴」與 「斲琴」四個主題展區。傳統讀書人彈琴以淨 心,對琴寄予「載道」、「言志」的厚望,展場 入口的「話琴區」即解釋琴之名的由來,及其淨 心正氣的功能,介紹古琴的歷史與演化過程; 「識琴區」解析琴體,詳述古琴各構造所象徵的 深刻意涵,並呈現伏羲、神農、仲尼、連珠、落 霞和蕉葉等各種琴式的造形之美;「操琴區」設 置古琴體驗區,帶領觀眾讀懂古琴琴譜,並由專 人示範操琴指法與技巧,觀眾可以親自體驗彈奏 古琴的趣味;「斲琴區」展示製琴工具,播放琴 體製作過程的多媒體節目。除了豐富的展覽內 容,亦配合古琴演奏會、講座等教育活動,呈現 具有台灣特色與風格的古琴藝術展演。 千古琴緣─台灣古琴藝術展(MIT) 展期:2012.12.18∼2013.01.20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特展區II 票價:教育參觀券全票50元 參觀資訊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