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88期

8 生命猶如一場壯遊 生命教育特輯 Education of Life 世界宗教博物館 觀眾幸福樂活感研究案 ◎東海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蘇信恩 ◎本館生命教育中心主任 陳莉諭 由 於現代化的腳步造成生活的緊張與壓力, 致使憂鬱、焦慮或其它各類心理疾病,已 逐漸成為一般民眾或學術研究關心的議題,自正 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崛起後,強調重 視人們對於自我價值的主觀經驗,例如:幸福 感、希望或快樂等(王微茹, 2007 ; Ryff &Singer, 1998 )。 幸福感起源於西方哲學家嘗試對「幸福 ( Well-Being )」提出解釋,研究者開始以個體主 觀感受的角度做為評量幸福感的立基點,以取代 外在評量幸福的標準。研究者認為幸福感是來自 於生活中情緒的總和,只要個體可感受到較多的 正向情緒與較少的負向情緒,即可稱為幸福感, 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等東 方學者也強調幸福感為一主觀感受,指對生活的 滿意程度及所感受到的正、負情緒強度所作整體 評估而成,包含生活滿足、人際關係、心理健 康、自我實現、快樂、希望等面向(余民寧, 2011 )。 樂活感又稱為樂活生活、洛哈思主義、樂活 族,是傳自西方的一種新興生活型態。「樂活」 一詞譯自英文的 LOHAS (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 LOHAS 在台灣被廣泛稱為「樂 活」,此名詞除了字面上「快樂的生活著」的涵 意外,不但身體要健康且個人心靈也要安定自 在,同時兼顧地球的環保永續,進而達到身心靈 三者的平衡才是樂活概念的精神所在。美國樂活 雜誌總編輯強調樂活是一種價值觀、一種重視生 活品質的表現,其核心可概分為關心社會、利他 主義、注重身體健康、綠色消費、重視社會責任 五大項(何雅慧, 2012 )。 樂活逐漸形成一種新生活運動,愈來愈多人 成為奉行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約有 1/4 成年人 口具有 LOHAS 傾向;歐盟各國樂活成年人佔 35% ,約為 9,000 萬人;亞洲國家中,日本是最早 引進樂活概念的國家,全國約有 29% 是樂活族; 台灣則是自 2006 年起,由企業率先藉由健康、環 保訴求而推廣樂活風潮,依據東方消費者行銷資 料庫 (Eastern Integrated Consumer Profile, E-ICP) 指 出,台灣目前泛樂活傾向者約為 571.3 萬人,在 13-64 歲消費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屬於樂活生活 者,可見台灣民眾對於樂活觀念、實行及體驗已 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木村麻紀, 2007 ;王登再, 2010 ;邱俊龍, 2006 )。 世界宗教博物館開館至今已邁入第十三個年 頭,宗博館不代表任何宗教,也不對任何宗教做 僭越的變動,尊重每一文明的珍貴遺產,以及各 傳統皆視如珍寶的精神教誨,並希冀不同的文化 和世代互動時,能夠更深入了解這些無價的訓 示。一直以來秉持著「愛與和平」的推動理念, 並實質發揮教育文化目的,透過「宗教文化」與 「生命教育」的靜態、動態與常設展、特展等來 呈現宗教與人生的奧妙。 從《世界宗教博物館觀眾幸福樂活感研究 案》的數據中顯示,觀眾在宗博館的體驗中,主 要獲致以下結論:透過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參訪,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帶領學生來館進行生命教育教學。 ─ 讓幸福成為你的信仰‧讓樂活成為你的呼吸 【註1】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