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88期
展.開 不只滿足你的視覺 Museum Under the Microscope 6 謬語或妙語 著強烈的表達欲望與要求。一來這是 禪思想的繼承和傳播的需要。無論何 種思想或知識要想傳承下去,都必須 具有外在的表現形式,語言文字顯然 是人類歷史上應用最為廣泛,用於思 想和知識傳承也最方便的途徑。其次 則是禪師向弟子傳道授受教引的需 要,禪師在接引學僧時必須採取一定 的方式。誠然,禪的主要特點是以心 傳心,但心傳其實是相當困難的,這 在佛當年「拈花示眾」時即可見一 斑: 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上說 法。大梵天王來到世尊座前,獻上 金色婆羅花。世尊接過這花,一言 不發,只是舉起花給弟子們觀看, 大眾皆惘然不知所措,唯有摩訶迦 葉向著世尊破顏微笑。 世尊於是對眾宣佈:「我有正 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 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現 在,這無上的大法可以托付給摩訶 迦葉了。」 由此公案我們可以看出心傳之不 易。心傳之不易與佛家普度眾生的宗 旨就產生了矛盾。禪師在普度迷生, 接引學人時,必須採用一種更易為普 及應用的方式,於是公案就應需要而 產生了。 《五燈會元》是禪宗歷史上十分 重要的一部經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 一部偉大的著作,為南宋淳祐十二年 ( 1252 年),由杭州靈隱寺普濟編 集。《五燈會元》中的「五燈」分別 指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傳燈 禪 宗自達摩傳法以來標榜「不立 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認為即心是佛,佛就在 你心中,除了你的心以外,再沒有別 的佛。所以,如果想成佛,修心即 可。而修心就是要把心淨空,如果心 裡有是非觀念,就找不到自己的心。 找不到心,怎麼會找得到佛?然而隨 著禪宗的興盛和壯大,在發展的過程 中卻離不開文字。加上宋代初期,法 眼禪師大力提倡文字參禪,他認為這 樣不僅沒有違背禪宗的「不立文字」 之宗旨,反而可以更好地引導弟子們 通過祖師經典的語錄來領悟心性,以 至於後世更加看重公案的學習。 禪宗所需要的是一種特殊的語 言,一種悖於慣常思維而又有益體驗 的語言,而這便是公案。如果我們執 著於語言文字,永遠也不可能達到 「禪」,但不從語言文字去理解禪, 要如何找到入門的道路呢?克勤禪師 曾言:「言句上作解會,泥裏洗土 塊,不向言句上會,方木逗圓孔。」 因此,我們要想真正理解禪的思想不 能執著於文字,但同時也不能不借助 於文字,求助於公案。 禪是一種體驗,難以語言傳 達,重視內心境界的建構,主張向內 求,而非向外追尋,要求用內心自省 的方式來體驗和頓悟真如佛性。語言 文字雖是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工 具,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禪宗認為 語言是無法表達最高精神本體的,只 有通過內心頓悟去體驗它。 但從另一層面而言,禪卻又有 一念解 禪 心 ↑水在瓶雲在天— 殊眼禪師畫。 ↑拈花微笑— 殊眼禪師畫。 ↑禪— 殊眼禪師畫。 ◎展示蒐藏組 張晏榕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