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91期
10 A Closer Look at the Artifacts 行動文物 世 界宗教博物館這次特別與中華民國緬甸經 濟文化交流協會合作,於「黃金佛國-緬 甸信仰與人文特展」中展出緬甸傳統樂器,包含 竹琴、不同形制的緬甸彎琴,其中在中國唐代時 稱為「鳳首箜 ( ㄎㄨㄥ ) 篌 ( ㄏㄡˊ ) 」的彎琴也會 現身。緬甸地形狹長,北鄰中國。唐朝時,緬甸 ( 古名驃 ( ㄆ一ㄠˋ ) 國 ) 與周邊國家已經交往頻 繁,根據記載,緬甸太子曾經率樂隊來長安向唐 皇帝朝拜,同時獻上了驃國的音樂和舞蹈。《蠻 書 • 卷十南蠻疆界接連諸蕃夷國名》記載:「驃 國在蠻永昌城南七十五日程,閣羅鳳所通也。」 驃國也就是今日緬甸北部的撣邦。在唐朝貞元 17 年(西元 801 年)詩人白居易在欣賞了驃國舞樂 後寫下了詩作《驃國樂》,其中有一段描述了當 時緬甸樂舞之民族特色: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 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 珠纓炫轉星宿搖, 花鬘鬥藪龍蛇動。……」 緬 甸最重要的民族樂器就是彎琴,這是緬 甸特有的豎琴,其音色清新雅致,通常為九弦或 是多至十三弦,彈奏時一邊手持,另一邊放於膝 蓋上,兩手彈奏。「彎琴」本來起源於埃及、中 東一帶,經過阿拉伯、伊朗、印度傳入緬甸,但 在其他地方都已經失傳,只有在緬甸得以繼續發 展至今。此樂器在印度一帶通常用於宗教儀式之 外,也會用在宮廷音樂。從西元 5 世紀開始,從 印度的文學記載中常會有敘述王公貴族用此樂器 獨奏,或者伴唱、伴舞,而在緬甸也是如此。緬 甸自古以來的古典室內樂隊即以彎琴、竹排琴 (木琴)為主,面鼓等樂器為輔組合而成,主要 在緬甸皇室特殊節日、禮儀中和歌舞表演場上一 起演出。 這 類的表演習俗同樣傳到了中國的宮廷禮 樂之中,清初時,緬甸曾向中國朝廷進貢,樂器 裡有名為「總稿機」的十三弦鳳首箜篌,而在今 日的敦煌榆林十五洞窟中的唐壁畫中,亦可發現 繪有天人彈奏鳳首箜篌的壁畫。 這次特展中除了展示典型鳳首樣式的緬甸 彎琴之外,另有鱷魚、麒麟等動物造型的彎 琴,同時提供緬甸傳統音樂,讓觀眾除了欣賞 緬甸傳統樂器之外,也能聽到在地的傳統好聲 音。 鳳首箜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