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90期

展.開 Museum Under the Microscope 不只滿足你的視覺 5 本 館十周年館慶時於七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 常設展區處,佈置「拜火教:瑣羅亞斯德 教」的展覽專櫃,為期三年,於今年 11 月 8 日結 束。經由澳洲墨爾本地區的印度裔帕西人的幫 助,本館得以將此一古老宗教介紹給台灣民 眾。在最後一年的展覽期間,再簡略介紹瑣羅 亞斯德教的起源、教義與傳布,以饗大家。 瑣羅亞斯德教 (Zoroastranism) ,係根據教 主瑣羅亞斯德 (Zoroastre) 而得名。然則此名為 古代希臘人在轉譯語音的訛誤,根據古代波斯 文獻,其實應稱作查拉圖斯特拉 (Zarathustra) 。 尼采的作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A l s o sprach Zarathustra ) 即是借用此名。 瑣羅亞斯德教崇拜單一神,然在教義上為 善惡二元論。任繼愈先生所主編的《宗教詞 典》簡介瑣羅亞斯德教時提到: 該教主張善惡二元論。認為火、光明、清 淨、創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淨、破 壞、死是惡端。善端的最高神是阿胡拉·瑪茲 達,即智慧或主宰之神;惡端的最高神是安格 拉·曼紐,即兇神。認為在善惡兩端之爭中, 人有自由選擇的意志,也有決定自己命運之 權。人死後阿胡拉·瑪茲達將根據其在世時之 言行,進行末日審判,通過「裁判之橋」送上 天堂或投入地獄。 創教人瑣羅亞斯德,一般雖認為是西元前 七世紀左右的人,但學者對此仍有爭議。在古 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 Empire , 550-330 B.C.) 已經是王朝遵奉之國教。亞歷山 大滅掉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中亞地區開始希 臘化,該教趨於沉寂,及至薩珊王朝 (224-651 A.D.) 興起,又重為國教,並透過絲綢之路,輾 轉進入古代中國,被稱為祆教,成為中國唐代 「三夷教」之一。然晚唐武宗滅佛時,祆教與 景教 (Nestorianism) 也一同遭害,時至今日已不 存。薩珊王朝覆滅後,由於阿拉伯人強勢的政 治力量,迫使波斯人多轉信伊斯蘭教,瑣羅亞 光明與火熱的崇拜者 瑣羅亞斯德教特展進入最後一年, 把握機會認識原始宗教。 ◎展示蒐藏組 李孟學 斯德教信徒急遽減少。一部分教 徒為了保全信仰,東遷至印度西 部海岸地區,當地人呼為「帕西 人」 (Parsi) 。 瑣羅亞斯德教對火的崇拜, 可以遠溯到上古時期古亞利安人 的創世神話: 眾神對世界的創造分為七個階段:首先創 造出石天,像一個巨大的圓殼罩住其他萬物; 其次,在這巨殼的下半部,造水;其三,在水 面上造出大地,宛如巨型平盤;其四,在大地 中央造一株植物;其五,在植物旁造出一隻 牛;其六,在牛旁造出一個人,稱為伽約·瑪 勒但( Gayo-Maretan ),意為凡間生命( Martal Life );而第七個階段便是造火,此火包括可見 與不可見者,其給宇宙提供了溫暖和生命。太 陽,乃為神所造的火之一組成部分,其懸於頂 空,不動不變。接著眾神又製作了三種犧牲: 他們壓碎了植物,殺死了牛和人。由於這種慈 善犧牲,更多的植物、動物和人產生了。死而 復生,這一周期活動就開始了;而太陽便開始 走過天空,火亦就使季節變化有期。( Ma r y Boy c e , Te x t ua l Sou rc e s f o r t h e S t ud y o f Zoroastrianism ) 瑣羅亞斯德教的創世之說,大體雷同,只 是將「眾神」改換成阿胡拉瑪茲達,並將這七階 段的創造物配上一位主管的神明。主管火的名為 阿薩 (Asha) ,意為正直、正義,祂是阿胡拉瑪茲 達的兒子,賜給信徒力量、幸福、和平。其所代 表的精神也成為祆教徒道德觀念之核心。 入夜後陽光的溫暖抽離,黑暗取消了人類 最依賴的視覺感官能力,對於光與熱的追求是自 然的渴望,興盛於古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反映了 原始心理,也是一神信仰和哲學二元論的萌芽, 歡迎民眾來館參觀探索。 參考書目:林悟殊,《波斯拜火教與古代 中國》,新文豐出版社,1996 ↑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 士大帝像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