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98期
23 趙智鳳為南宋昌州(今重慶大足)人,年方五歲即 在家鄉附近的古佛崖出家落髮、潛心修行。十六歲 時往成都遊歷,雲遊的三年裡,開始修習「柳本尊 密法」,歸來後設堂傳教,並請工人在寶頂山的小 佛灣建聖壽本尊殿,記載中提到,趙智鳳「發弘誓 願,普施法水,禦災捍患」,其修行與善舉使周邊 遠近的居民紛紛皈依於他,而趙智鳳也在寶頂山大 佛灣、小佛灣等地陸續建造寶頂山數萬尊佛像等各 式石刻。短短兩百多字的碑文記載裡,由於對趙智 鳳如何建造寶頂山石窟、或是歷時長短等細節著墨 不多,因此學者又以《恩榮聖壽寺記》碑中所述「辛 苦七十餘年」推論,趙智鳳從近二十歲開始建造直 至九十餘歲完成,因此寶頂山石窟,應為歷經七十 多年的浩瀚工程,。 一人奇蹟光耀百世 雖然史料缺乏,加上現有文獻對趙智鳳生平為 人描述不多,然而他所主持建造的寶頂山石窟卻留 下各種蛛絲馬跡,讓後世拼湊出趙智鳳依稀的生命 輪廓。例如在許多重要造像旁,常常可以看見一位 捲髮人的雕刻塑像,因此有些學者認為,這名捲髮 人極有可能就是趙智鳳的自造像;在寶頂山造像群 的重要位置,經常可以看到密教造像,於是後人判 斷趙智鳳應為一名忠貞不渝的密教徒;寶頂山留下 的許多刻文,也屢屢看出趙智鳳對信仰堅定的決心。 從當中「父母恩重經變相」石刻內容,可以解讀出 趙智鳳不僅精通三藏、更尊崇孝道、深入民俗。過 去的佛教造像大多以消災祈福為目的,透過寶頂山 造像的創新內容風格,震撼之餘可以看出,趙智鳳 以重整倫常、振興佛教為己任,並勇於創新變革, 目的在於拯救、振興當時遭遇「三武之禍」、因而 每況愈下、日漸式微的佛教。整座宏偉廣大的寶頂 山石窟建造,更能發現趙智鳳不但虔心於宗教,更 善於組織管理,才能指揮龐大的團隊在七十多年裡 完成如此壯觀的石刻。 在距今八百餘年的南宋,出現像趙智鳳如此一 位密教名僧,憑著堅定的信仰與振興佛教的大願, 加上深入民俗、勇於創新,同時懂得經營管理的長 才,為後世留下豐盛且富含藝術價值的文化遺產, 這是一個人的奇蹟,在佛教史上留下不滅的光芒。 左上:大足石刻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左下:寶頂山刻碑 右:寶頂山 - 柳本尊 特展回顧之二 大足石刻學術論壇 一個人的奇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