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99期
本期焦點 11 織繡工藝自古與生活緊密結 合,《周禮》記載,當時的官方即 有專門的紡織管理機構,如典絲 (負責絲帛之進出口)、染人(負 責從事絲帛染色)、掌染草(負責 徵收染料植物)等。織繡品作為貴 族展現其身份的象徵,可知在當時 社會中已佔有重要的地位。織繡是 中華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特色的一 項技藝,一般人可能僅認識四大名 繡(蘇、湘、粵、蜀),鮮少人知 道洛陽的雀金繡亦能展現針線之 精湛。 雀金繡發祥於洛陽,因主要 材料使用孔雀羽翎和黃金絲線而 得名。自北魏時期佛教逐漸於中國 興起開始,亦出現有專為供養的佛 像織繡。到了唐朝,佛教更是到達 盛世顛峰,長安的法門寺供奉著阿 育王分送世界的佛指舍利,而地窖 則出土了金絲刺繡的武后繡裙,顯 示古人喜以使用稀有昂貴素材做 點綴裝飾的習性,亦可作為雀金 繡源頭之一的佐證。養蠶取絲層 層工序製作不易,而透過雀羽及 金絲所呈現出的織品則更顯彌足 珍貴。 本展覽作品綜合刺繡、緙絲、 堆繡、繪畫等技法於一,創作極 為精緻華貴的雀金繡品,可謂萬 縷千絲、定於一心。 29 件莊嚴的 刺繡佛菩薩題材,如三世佛、釋 迦牟尼佛、無量壽佛、楊枝觀音、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孔雀明王 及十六應真;另有展示中國傳統 吉祥、喜慶的題材,如白象圖、 蟬、福壽神鹿圖⋯⋯等。趨吉避 凶自古以來是人類的天性,藉由 這些音、意轉譯的吉祥符碼,使 我們能更親近古人對於美好的祝 福,及其所賦予的巧思與智慧。 18 世紀中葉,英國威廉莫里 斯發動美術工藝運動,提倡藝術應 當是誠實用手製作出來的,並將工 匠的地位拉抬至藝術創作者的位 階; 1925 年的日本,柳宗悅傳達 的民眾工藝擁有實用之美,尊重每 個民族獨特性的工藝文化的民藝運 動。暫且不論東方是否受到西方美 術工藝運動影響,但相同的是二者 都是對生產線機械化製程的反動, 亦是對手工技藝的推崇與價值觀念 的革新。 傳統手工技藝是製作與食、 衣、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之物 件,和社會生產勞動密切相關。中 國傳統織繡技藝淵遠流長,既有經 濟實用價值,並具備極高的人文藝 術價值。本館與洛陽雀金繡研究院 合作,籌劃展出 37 件精彩的雀金 繡作品,邀請民眾在觀賞殊勝莊嚴 宗教藝術的同時,亦感受織繡職人 精湛的技藝與信仰的虔敬! 左頁:《孔雀明王》 170 × 88.5cm 作品色彩亮麗,施針緊密,線條流暢。金色孔雀王雙腿遒勁有力,身後孔雀委開屏 繡製成美麗背光。以東京博物館日本平安時期( 12 世紀)同名藏品為藍本,用緙絲、 盤金繡為主要技法,在織機與針尖下再現古畫輝煌。 上圖:《三世佛》 194 × 331cm 頂禮釋迦牟尼佛、燃燈佛、彌勒佛。集緙金、刺繡、繪畫於一體,整幅作品氣氛磅 礡,外圍四周採用緙金技法,以金縷線緙織出光芒耀耀的黃金織物,中心畫面以盤 金繡為主,兼施彩繡、打籽繡為點綴,以天然礦物顏料開面,慈悲莊嚴。為本展覽 最大尺幅之展件。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