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14期

14 標設定為「數位科技援引數位人文研究成果進行媒介 敘事與導覽」,分要項說明如下: 一、敘事之模組化場域與內容: 觀眾在本館展區的空間產生移動、閱覽、觸摸等 行為,在此歷程中,若欲將數位典藏文本轉化至數位 載具並加入互動觸發機制,則牽涉到「跨媒介敘事」 (transmedia storytelling):為故事藉不同平台 / 媒介的 轉譯所延展出之數位敘事內容(賴玉釵,2016)。「小 宗對話機器人」以本館實體展區為場域,立基於既有 的展示脈絡與數位資源,透過「跨媒介」方法將其典 藏 / 展品內容輔以「實境遊戲機制」並轉譯至「行動 載具」以達成「適地性虛實整合」之效。所完成「小 宗對話機器人」,並將作為未來數位導覽應用的可利 模組。 二、導覽之數位化優勢與應用 Vassos 等人 (2016) 指出對話機器人導入博物館 導覽方法,有:1. 對博物館環境沒有侵襲性、2. 藉 由熟悉的聊天界面進行有吸引力的溝通、3. 傳達關於 展品的隱藏或擴增資訊、4. 得以遊戲化的方式接收 使用者反饋等優點,綜言之即是「無損式擴增展示資 訊」與「遊戲化」應用的複合優勢。 「小宗對話機器人」著眼於一對一的數位服務, 以期能由使用者導向設計(user-oriented design) 出發,促發社群互動,進行發展數位參與(digital engagement)。「小宗對話機器人」實際採用下列互 動設計,以擴大使用 / 參與: 1. call to action: 接軌數位服務功能,使用設定 選項(designated options)主動提示引導進行 主動探索,以接續後面的蒐藏、讀取、與回饋 等服務。 2.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s: 提供個人化展品資 料庫功能,使參與式體驗整合與提供個人專屬 之展件資料蒐藏與讀取。 也就是「小宗對話機器人」以 Call to action 觸發 動機,以個人化的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s 創造專屬 感。 參、「小宗對話機器人」之特色產出 「小宗對話機器人」無論是作為現場導覽、數位 導覽、自主導覽,都要具體實踐「展覽敘事設計」跟 「展場動線規劃」的技術。而在此目標下,「小宗對 話機器人」不僅聚焦於數位導覽服務,亦模擬 / 替代 以下導覽設備與服務: 一、「可攜式數位多媒體裝置」之隨身服務: 博物館或美術館展場提供定置式「觸控互動螢 幕」,作為展覽 / 展櫃的數位資料查詢設備,但常因 擺設位置與實品間的距離,而有空間與時間落差。因 此,「小宗對話機器人」就特別注意「展品賞析」與 「學習認知」的 可攜式即時連動。 二、「參觀學習單」之數位化轉譯: 數位化或取代「參觀學習單」非本案目標,但 在數位內容仍參考或移植教育推廣組之「導覽志工教 材」以及「學習單」等資料,所以,在基礎內容上已 符「學習單」的使用需求,並可運用為數位「學習 單」。 三、「尋路 / 導視 Wayfinding」技術與概念的導 覽設計: 「尋路 / 導視」相關之應用與設計是種空間經驗 的理解/解決能力,若具體實現在此數位導覽服務上, 就會是空間與敘事複合之「故事線規劃」。 四、量化數位開發成果: 已實施人文資料庫探勘體驗,透過本館官網、 導覽文件、教推組成果報告、學習單、3D 文物資料 檔案等為基礎,從資料篩選、整理、構築特定脈絡, 並賦予主題性及故事線。「小宗對話機器人」共完成 85 項典藏品遊戲化設計建檔、1 款 Chatbot 對話本公 用版。 肆、結論 「小宗對話機器人」基本是以可進行人機虛擬 互動的訊息媒體(messaging media)之行動裝置(電 腦亦可)為主,透過對話機器人(chatbot)技術,讓 觀眾透過習慣的數位對話去讀、聊、問博物館展覽 博物館科技系列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