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13期
16 講師 / 「愛與和平 – 兩岸書法交流展」策展人張志鴻老師 整理報導 / 余离文 下筆各展技,書藝自成家 ― 「從『意境』談兩岸書法的創作與審美」講座 1124 「愛與和平 – 兩岸書法交流展」從「意境」談兩岸書法的創作與審美 張志鴻老師講座 相傳毛筆是由秦朝名將蒙恬所發明,自此漢字書 寫彷彿自蜿蜒小河流入大江般,隨著朝代更迭,開展 出壯闊的風景。直至今日,身處網路時代,對許多人 來說,敲打鍵盤已取代過去的執筆疾書,書法也從過 去溝通紀錄的工具,轉為一門藝術。如何從一幅書法 中解析欣賞其美感與意境?這天在世界宗教博物館, 由靜宜大學副教授、愛與和平兩岸書法交流展策展人 張志鴻老師帶著大家逐步領略千年的書寫藝術之美。 意境是具有想像空間的美感營造,而過去中華 傳統文化裡,詩、書、畫在「意境」表現上又有何異 同?以詩而言,張志鴻老師以馬致遠的〈天淨沙〉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運用字詞,在腦 海裡立刻營造出鮮明的景象;而繪畫則以具象化的形 體、豐富的色彩、不同媒材的質感來傳達意境;至於 書法,藉著線條的升發、章法、架構,綜合以上而成 其神韻,突破一般人對書法的直豎撇捺、點線交錯的 刻板想像。 即使是同樣的書體,也會因書寫者當下的心情而 出現不同的意境。張老師以天下三大行書作為範例, 搭配投影片講解箇中不同。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 蘭亭集序,從其書體之行雲流水、調性自然,可看出 王羲之書應是在愉悅微醺的放鬆狀態下書寫。相較之 下,顏真卿的祭侄文中,雖字體透出其功力深厚,但 線條極為率性、文字多有塗改,讓人頗能同感他寄悲 情於中的真情流露。再看蘇軾的寒食帖,從最初字體 的工整嚴謹直至後半段逐漸失衡狂放,透過如此具有 人文講座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