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14期

28 宗教交流 宗教對談, 是為了擁有不同的視野 2004 年開始,鮑霖神父跟隨 著馬天賜神父 註 1 ,到台灣不同宗 教的道場或聖地參訪。馬神父說: 「宗教交流,需透過親自去拜訪, 才是認識彼此最好的方法。」在 馬神父的規劃下,鮑神父一間、 一間參訪全台不同的道場。2010 年馬神父回歸天家之後,他傳承 馬神父累積的人脈、資源,延續 宗教交流的工作。 鮑神父回憶說:「在馬神父 的房間有一張台灣地圖,打開地 圖、標示319鄉鎮的道場或聖地, 密密麻麻的記錄著道場的住持、 交通等資訊。」與這些宗教家深 度交往後,鮑神父說:「他們會 彼此欣賞、學習與分享;並真摯 待人,像一貫道秘書長蕭家振, 把我當作自己的孩子般關懷!」 此外,他也參與「中華民國 宗教與和平協進會」的活動,在 「宗教與和平生活營」中,來自 台灣各地的宗教團體齊聚一堂, 彼此認識、交流、討論,大家變 成了朋友。鮑神父說:「台灣宗 教多元共處,能依循著自己的信 仰座標前進,更進一步地相互對 話、調和。」這也是台灣宗教為 人稱道的特色。 為什麼要有宗教對話?鮑神 父說:「透過對話,不同宗教能 彼此互相尊重,學習交流。」他 曾對輔大的學生說:「我做宗教 交談,其實是我去請教別人,而 不是教別人。因為在交流中,認 識對方的宗教,我們將能擴大視 野!」 在博物館, 體驗世界宗教文化的美好 在全臺道場的參訪地圖中, 馬神父也安排靈鷲山,但因路途 較遠,鮑神父先到世界宗教博物 館參觀。在宗教博物館中,鮑神 父認為最值得慢慢體會的是,一 入門的「水幕牆」及「朝聖步道」。 「那是能讓你反思自己跟信仰之 旅」,他說。 在輔大宗教系擔任專任副教 授,鮑神父的研究專長是:宗教對 話、宗教哲學、台灣宗教研究等。 他規定學生們的學期作業,就是 參觀宗教博物館,因為會看到我 們所學的理論如何實踐。他也極 力推薦全球唯一一座以宗教為主 題的博物館。他說:「在博物館裡, 每個宗教能展現自己最好的部分, 而參觀的人,也能同時認識所有宗 教的好。」鮑神父建議宗教博物 館,可再擴及她的角色,與機關、 學校合作,做為宗教教育的平台。 就像輔大的宗教系,是提供學術 交流的平台,以不同的角度訓練、 給予求取知識的人,認識不同的 2000 年,來自剛果的鮑 霖神父 (Rev. Fr. Paulin Kubuya Batairwa, SX),遠渡重洋被派 到台灣,從學中文開始,開啟 神職使命的新頁。身兼神職人 員、老師、學者多重身分,懷 著慈心、冷靜眼光長期致力於 宗教對話,行跡踏遍台灣各鄉 鎮。 2019 年年底,鮑霖神父 獲教宗方濟各任命,出任梵蒂 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副秘書 長。並於今年 1 月到梵蒂岡就 任。他回憶自己是 2 月 14 日 ( 西洋情人節 ) 來到台灣,也幽 默地笑稱:「台灣應該就是我 的情人」。 2012 年參與靈鷲山活動,與心道法師合影 見證參與台灣宗教的多元交流 ― 剛果神父:這裡擁有許多朋友 文 / 陳春玲 博之友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