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14期

24 國際交流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 2019 年的報告,目前全球難 民人數已高達 7,000 萬人,並且仍不斷向上攀升, 難民議題已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課題之一。人們必 須追溯歷史,了解難民的成因,方能找出解決方法。 2 月 5 日在世界宗教博物館生命和平多元空間展藝廳 舉辦的跨宗教對談,來自國內外的各宗教與非營利 組織代表齊聚於此,以宗教觀點下的難民議題進行 討論。 座談由 IBC 國際佛教聯邦會長張玉玲教授主持, 首先發言的臺灣公共神學研究中心主任賴信道牧師 引用聖經內容說明,過去的摩西、耶穌也曾身為難 民。聖經上的種種經文所載,都在告知信徒:世上 所有受壓迫受苦的人,都是上帝在人間的化身;當 我們對外邦人付出愛與關懷,就是愛上帝的行為表 現。因此教會的定位也是受到上帝保護的安全居所, 即使在法律上沒有權利,教會卻仍執行自己「避難 所」的責任,因為照顧關懷外邦人是教會「必然的 任務」。 不同宗教 相同的愛與關懷 台北清真寺基金會的初雅士董事指出,多數難 民由於宗教、民族、政治等原因,被強迫遷徙到其 他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收容接納難民的,卻有三 分之一是貧窮國家。 難民問題若只依靠一個國家、一種宗教或是任 何一個團體的力量來扶助解決是不夠的,必須結合 各團體的力量才得以成事,希望臺灣也能一同加入 關懷扶持難民的行列。 來自新加坡亞太難民權益組織的代表敘述過去 由於學術研究需要,與其他非營利組織合作接觸到 難民議題。因此,從2015年後的羅興亞難民事件後, 她們創辦了新加坡難民援助小組(AFR-SG),其工 作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理解、研究、與其他難民機 構合作。為的是讓當地人了解難民議題,也與大眾 分享交流、溝通討論身為個人或群體如何給予協助。 援助小組更聚焦於婦女及孩童,透過各方合作,以 跨宗教觀點下的難民課題 ─ 聯合國跨宗教和諧周座談 文 / 黃丞萱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