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04期
11 圍繡品可以看出閩繡來臺之後,從過去的平面變得立體,也看出 四百年的民俗工藝的傳承與更迭。新北市文化局長林寬裕也表示, 所謂的「文化」,其實就在「生活」中,恰如這些寺廟繡品隨著 常民生活中不可缺的宗教習俗被保存成為珍藏。而促成本次展覽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臺南藝術大學黃翠梅教授,除娓娓道來從這 超出預期的研究企劃案的緣起與圓滿,工作團隊在天壇經文社的 督導與協助下,這些展品的重現是所有人努力的結晶、是集體的 成果。靈鷲山佛教教團妙用法師則表示,展覽中的百年繡品,在 長年累月下,卻能保存得如此完整,乃因緣所致,透過宗博館的 展覽做到宗教交流,讓歷史珍藏在宗教間彼此和諧,相互尊重中 延續。 常民歷史 繡品演繹 開幕式後,隨即展開精彩的「臺灣首廟天壇既存古物調查研 究與登陸建檔計劃」講座,由計劃領導主持人黃翠梅教授,搭以 精彩的圖片,一一向在座解說這項計劃的開啟到發掘天壇這批難 得繡品的始末。從天壇的歷史變遷、底下社團的成立與更替,到 各種寺廟器物的各項鑑定上對宗教或藝術的歷史意涵,尤其是此 次展覽中藏品數量最豐富的的桌圍,源自福州的刺繡技法渡海在 於臺南一度造成發達的刺繡工業,而繡面上的工藝細緻度、材質、 用色、風格,也能看見閩繡渡臺後的歷史變遷甚至是臺灣的經濟 發展。在工作團隊用盡心思的整理分類下,以物為尺,丈量年份, 使這批繡品井然有序地展現臺灣宗教的、藝術的、經濟的歷史價 值。 一場傳統宗教與現代學術合作無意間擦出的火花,讓珍貴的 歷史重現眾人眼前,這是眾緣合和的殊勝因緣,也是宗教文化與 生活密不可分的證明,此寺廟繡品的展覽只是個起點,這條藝術 與宗教共築的歷史文化傳承之路,將無限延伸成一條熠燿大道。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