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06期

29 堂,只要食堂內長輩多了歡樂、不再孤伶伶,一切 都值得。介紹丁松青神父用實際行動奉獻,將一生 時光都給了台灣,照顧原住民部落,成立原住民托 兒所,教導原住民學生繪畫、美語等,並融入原住 民圖騰。介紹連日清先生從家境清寒到成為全球知 名抗瘧專家,中間求學經驗及不屈不擾研究對台灣 公共衛生貢獻良多。介紹蔡合城先生的故事,得到 癌症竟用平常心看待,並將自身經歷告知周遭有得 癌症的人,不要自我放棄、勇敢面對,這種精神值 得學生效法。 食加二導師林添富也有深刻感受: 這些主角共 通點:他們經歷比別人困頓的環境,但不畏艱辛朝 心中目標、自己理想努力奮鬥終至成功。他們都不 是為己,而是心繫比自己更困苦的弱勢族群、改善 他們的生活,正是目前學生欠缺所必須學習的,生 活週記的內容反映出部分學生在閱讀之餘也能反躬 自省,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有所修正。利用班會時間 透過心得較佳的學生上台分享,讓同學對當週內容 有更深或是不同的理解,以期達到此活動初衷。」 園藝二導師賴瓊儀則分享: 由世界宗教博物館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陳慧玲專門委員 ( 中 ) 特別蒞臨勉勵館校合作的成效卓 著。 霧峰農工蔡佩玲老師讓食品加工科的同學分享站在巨人肩 膀上的心得。 發展基金會及王月蘭慈善基金會週記內容所討論的 議題,學生們都能透過文章深刻體會生活中的美好、 感恩與惜福。有別於一般週記,只讓學生書寫自已 一週生活感受,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抒發情緒。而此 週記的議題卻能跳脫自我,看看前人,尤其是經過 人生歷練而感受人生意義與價值的名人,更能激發 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追求。」 電子一乙導師洪慈彗則回饋: 本班在 9 月 13 日 班會時討論「柴林腳基金會與社區營造」,讓同學 知道社會有大愛存在。王崑成先生重修自家古厝當 作老人的活動中心,舉辦食堂、生活保健、表演等 活動照顧社區老人,讓他們有所寄託,這種「愛屋 及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得到同學的 讚賞。 9 月 20 日班會討論丁松青神父。丁神父雖是 外籍人士,但他從小立下志願要服務人群,來到台 灣落腳新竹,開始為山地兒童輔導課業,這種「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感動了多數的同學,大家 異口同聲地說以後有能力一定也會幫助需要幫助的 人。』( 待續 )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