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08期
15 宗博講座 不得不上路 講師: Panay Mulu( 巴奈.母路 )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文 / 楊振暉 巴奈.母路老師對於 Sikawasay ( 祭師 ) 都暱 稱阿嬤。阿嬤們常常神來一筆的說出讓巴奈意外 的話,印象最深的是與大自然互動,阿嬤看看天 空,感受一陣風然後說:巴奈,matawa ko bali ( 風 在笑 );有次在大熱天繁忙的路口執行儀式,祭 司打赤腳,燙到腳起泡只能忍痛,她問:「時代 不同了,我們可以穿鞋嗎?」阿嬤說:「玩假的啊? 你在跟誰互動啊?是在表演啊?」而巴奈近視很 深幾近看不見,然而阿嬤說:「我們不是用眼睛 看世界。」 跟著祭師阿嬤們從田野研究認識,而後慢慢 走上祭師之路,點滴相處感動了漢化的阿美族孩 子巴奈。巴奈老師從「不得不上路」原委談起: 「我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在教會司琴,從小自認 為是教會的天使,直到研究之後依然司琴,然而 大家開始用異樣眼光看我,覺得這位魔鬼還來司 琴。我沒聽過祭師阿嬤批評過其他宗教,反而她 們也想進教會,由於我們是泛靈信仰,阿嬤說: 「耶穌也是 sikawasay。我們也想進教會,你們 多好,進教會穿美美的,擦口紅還有冷氣吹,又 不用唱歌跳舞跑來跑去,不用喝米酒嚼檳榔,冷 氣舒服還可以打瞌睡,可是教會說要放棄所有儀 式,才可以進教會。可是耶穌一個人當神不是很 孤單嗎?」思維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巴奈.母路,花蓮市區薄薄社阿美族的民族音樂學 者,在國中教書時就訪問錄影了里漏部落最資深的 Kamaya 祭司,在彼此相知相惜的互動中,埋下了找 /接「傳人」的種子。而這段路從念博士記錄研究 祭司祭儀,到學唱歌謠斷斷續續跟著祭司團走,面 對外來變遷衝擊的愛恨情仇,與自己作為大學教授 及祭司角色衝突的自我追尋,到最終她選擇成祭司 的掙扎與心路歷程,卻走了二十多年。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