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10期

7 五月十八日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將博物 館日訂定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博物館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 正不斷變化,尤其是近幾年進入日新月異的數位科技時代,博物館必 須在典藏、展示與營運上要跨域、跨時代、考量多元使用者與觀眾的 參與和分享的新方式。 欣逢 518 國際博物館日,本館將舉辦系列活動,邀請讀者前來同 慶:兩檔特展開展、「資源學習中心」的嶄新啟用,以及相關的教育 推廣課程及活動等,期盼帶給視聽眾多采多姿、熱鬧繽紛的博物館體 驗。 供養與布施 五月雙特展虔誠開幕 特展方面,本館將推出「供養藝術:心、器、法的對話」,以兩 大主題於展區呈現:宗教聖壇供奉以及宋明文人清供。此外,在第二 特展區舉辦「布施自在—廖芳英布貼聖像畫作品展」。 「供養」與「布施」,基本上都是「給予」。「供養」是發自尊 重恭敬的誠心,「布施」則始於慈悲憐憫心。敬與淨是修持者的基本 學習。藉物以敬神明、得淨自心,產生了美學。 本次展出各宗教供奉聖壇的裝飾與宋明以來文人以古琴、文房、 香道、茶具、雅石等器法以淨自心,是上妙供養。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説 到「法」供養的最高境界:「善 男子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 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 菩提心供養。……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 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本次特展為結合社群信仰文化的生活美學,與六個宗教社團合作, 呈現六類聖壇的供奉藝術:分別為伊斯蘭教、天主教、佛教、印度教、 藏密、道教。文人清供展出的歷代珍品,幸獲祥太文化基金會與藏家 林先生的提供,難得ㄧ見! 豐富數位化資源 強化推動教育能量 本館籌備了三年設立於六樓的「資源學習中心」亦同步於 518 博 物館日啟用,內有多種數位化資料及互動學習裝置,此中心提供多元 宗教、信俗文化、生命教育等之教育資源,成為本館各項數位化資料 的分享平台。 本館生命和平多元空間概念店、展藝廳、禪空間等,亦同步舉辦 相關歡慶活動。敬邀各位於此繽紛的春夏之交,至本館參與各項活動, 分享您的美心。 文 / 館長室 本期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