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03期

22 金湖萬善爺廟都會舉行盛大的牽水藏儀式。為什麼 牽水藏儀式在口湖成為百多年不變的傳統,得上溯 到清代道光年間,道光 25 年(西元 1845 年),一 場颱風帶來劇烈的暴雨,使得溪水在短時間內暴漲、 水勢不及疏散,洪水倒灌入口湖,淹沒村莊,造成 數千人死亡的悲劇。大水退去後,屍橫遍野,令人 不忍卒睹,這場水難浩劫成了口湖人代代相傳、難 以磨滅的悲劇與警惕,也讓牽水藏發展為地方特色 的祭典。 藏是由竹篾(竹皮)編成空心圓桶,中間豎一 竹竿可讓藏轉動,藏身有三層,分別代表象徵著水 中的「下界」、陰間的「中界」與天堂的「上界」; 藏身外則糊上白紙,每層各糊上四位民間信仰人物, 「下界」牛頭、馬面、七爺、八爺;「中界」則為山神、 土地、文判、武判,也有些藏身會糊上池頭夫人; 「上界」為善才童子、龍女、觀音及地藏王菩薩。 除了這些神佛使者,沿著藏身也會畫上樓梯或渡船, 並在藏身綁上寫著往生者姓名的三角旗,當藏身準 備妥當,時辰來到,大眾便在道士或法師的引導下 進行牽水藏的儀式。 轉動藏身 接引亡魂進入上界 牽水藏的主要程序有請神、為藏開光,也就是 史書《春秋左傳 ˙ 昭公七年》裡曾有這樣的記 載:「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意思是如果讓鬼魂 有了歸屬、得到安撫,就不會為厲侵害人間;因此 在傳統信仰中,普渡或是超度亡者,不僅是慈悲眾 生,也是一種消災避害。 在注重慎終追遠的華人傳統習俗中,農曆七月 是遙祭亡者與救度鬼道眾生的月份;除了祭拜家中 已往生的先人,也為無主枉死的孤魂準備祭品施食 並進行誦經或其他儀式,讓流落四方的孤魂能有所 安置、不再流離。例如豎燈篙、放水燈,或是大型 的中元普渡、超薦法會等等,這些大眾耳熟能詳的 度亡儀式,在在表現出推己及人的慈悲與關懷。 水難浩劫 牽引拔度亡魂 在這些儀式中,「牽水藏」對有些人而言,大 概仍是陌生的名詞,但在臺灣卻已有一百多年的歷 史。藏是道教儀式中,用來牽引拔度亡魂的儀具, 牽水藏指的是牽引因水難身亡的孤魂,而如果是死 於難產、車禍等血厄身亡的,則稱為牽血藏。由於 和水難有關,牽水藏這項習俗,多見於濱海地區, 尤其是從泉州移民聚集的聚落。而舉行牽水藏最著 名的,莫過於雲林縣口湖鄉。每年農曆的六月初七、 初八日,在雲林口湖蚶仔寮舊金湖港萬善祠、以及 知識饗宴 層層牽引,拔度救苦 ─道教中的「牽水車藏 *」科儀 文/黃丞萱 * 「車藏」合成一個字,注音符號:ㄓㄨㄤ ˋ。因 Unicode 無錄此字, 常見使用(車藏)替代之。編輯權宜於本文中以「藏」代替(車藏)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