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02期

25 將眼光投向東北亞或遙遠歐美, 忘掉我們東南亞近鄰,忘掉島內 越來越多新台灣之子的父母常來 自那地區,所以我們研究從中東 到東南亞的「新絲路」及成長最 迅速的伊斯蘭文明。歷史系的新 方向是朝開放、理解及分享前進, 與文物館再現風華的精神不謀而 合。歷史系空間及心態都同時歷 經再洗禮、再解放,都期待新生 命。 「遇見伊斯蘭」 歷史系在 2015 年 8 月首次在 南部舉辦伊斯蘭工作坊,反應空 前熱烈正面;次年 11 月舉辦世界 史國際會議,正式將東南亞及伊 斯蘭列為大會議題;在迎賓晚會, 中東舞團的表演轟動全場,被譽 為成大校園有史以來最富色彩、 最華麗的藝術演出。今年 1 月文 物館第一期工程整修完成,歷史 系與世界宗教博物館一起爭取到 首檔展演,舉辦「遇見伊斯蘭」 文物特展,展期從 1 月 12 日到 3 月 12 日。文學院陳院長及社科院 許院長開幕致詞感謝宗博館陳館 長慷慨分享典藏,促進人類相互 理解,提倡尊重生命的普世關懷。 雙方也都強調伊斯蘭文明在世界 的重要性,期許未來有更多合作。 歷史系在策劃過程中充分體會宗 博館卓靜美小姐的無比熱情及高 度專業,很成功地讓來賓立即體 會伊斯蘭文明的精華。 伊斯蘭特展拔得頭籌有其意 義,因為在討論台灣史時,大家都 忘掉荷鄭之前的台灣其實是位處 伊斯蘭文明廣泛流行的東南亞及 南中國的大世界之中。瞭解伊斯蘭 因此也是瞭解台灣史的要素之一。 歷史系配合特展,在 2 月 18 日、 25日及3月4日舉辦六場工作坊, 介紹清真認證、土耳其飲食、伊 朗之旅、伊斯蘭婦女與服飾、中 東音樂舞蹈,及伊斯蘭藝術與書 法等專題,讓與會貴賓體會伊斯 蘭是以古蘭經信仰為核心的完整 生活方式,有許多值得非穆斯林 借鏡之處。例如,徐榮川理事長 讓大家理解清真認證不只是商業 認證,吸引穆斯林消費者的法寶, 而是一套包括人類尊敬自然生態 及動物權利,敬天惜物,並反璞 歸真的生命哲學。這對今日一味 追求消費、忽略食安及浪費無度 的資本主義習性,無異是種暮鼓 晨鐘的警惕。 歷史系目前計畫更進一步往 校園外的地方推廣對伊斯蘭的認 識。而對許多南部鄉親來說,這 次特展也是他們第一次瞭解到世 界宗教博物館對尊重生命及促進 世界和平做出的獨特貢獻,認為 宗博館所能做的貢獻實在太大, 樂見宗博館常常「下鄉」,分享 博物館典藏的寶貴文物、高水準 活動以及那高貴的使命感。 成大歷史系有幸與世界宗教 博物館能在風華再現的文物館相 逢,舉行「遇見伊斯蘭」特展, 這是個美好的開始。且讓我們衷 心祈禱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