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02期

21 扮演傳承猶太聖典的教育角色,更 可追溯至二千五百多年前猶太返居 故里的歷史。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得到解放與自由,在西乃山接受 阿多乃 ( 或稱上帝 ) 頒布十誡與律 法,猶太人稱之為妥拉 (Torah)。 從出埃及、經過曠野 四十年後進 入應許之地,歷經建立猶太王國、 分裂、顛覆,直到公元前 539 年, 波斯取代巴比倫,猶大人從流亡之 地回歸故鄉,重建家園。 猶太人返鄉後,公元前 515 年耶路撒冷聖殿重建完工,猶太教 正式形成 ( 信仰與生活模式 )。同 時期妥拉編輯完成,每周誦讀妥拉 日益重要,開啟了妥拉傳統與新形 式宗教生活,而家庭宗教教育則由 父母擔任子女的宗教老師。現在市 面上許多如何教育學齡前孩子的書 籍,可說是從猶太父母借鏡而來。 拉比 猶太精神領袖 提到教育,就必須提到”拉 比”在猶太社群中的角色,畫家夏 卡爾就曾提過拉比在猶太人心中的 地位:「這個地區的居民都會前來 找他(拉比)商談。每個人都有自 己的問題。有個人想要逃避兵役而 前來詢問他的意見。另一位是因為 沒有子嗣而沮喪,乞求能得到拉比 的祝福。有些人是由於閱讀《塔木 德》時不得其解,而請求拉比給予 解釋。也有些人是只為了前來探視 他、接近他而已。」拉比(Rov, 或作 Rav,Rabbi),在希伯來語 中有「師傅」之意,在正統猶太教 中乃是指接受過正規的猶太教育, 精通《塔納赫》及《塔木德》之博 學者,亦為猶太會堂的核心人物。 拉比傳承猶太聖典與文化的 重要地位,則是在西元第一世紀羅 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大地,因羅馬皇 帝攻克耶路撒冷,第二聖殿被毀 後而形成發展的拉比猶太教而來 (Rabbinic Judaism, 西元 70-630)。 猶太人被屠殺,倖存的猶太拉比於 西元 70-90 年建立妥拉學校,教 育訓練拉比,制定他納赫 ( 即基督 教的舊約聖經 )。拉比猶太教成為 主流,以禱告取代獻祭,以猶太會 堂取代聖殿,而猶太會堂成為宗教 教育與生活的中心。從這段歷史更 可看到對猶太人最重要的價值就 是教育與學習,而拉比更是成為猶 太傳承的主要力量之一。 我即可能 更重要的因素,除了教育與 學習之外,艾恩宏拉比認為也是來 自於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是最古老 的語言之一,從現代許多語言都隱 含來自希伯來文的根基可以發現, 這更是不斷流浪世界各地求生存 重要的能力。猶太人使用至少三種 語言,一是意第緒語(Yiddish), 用於日常生活中的語彙;二是希伯 來文(Hebrew),是所有男子從小 須學習,使用於閱讀《聖經》、祈 禱書;三是亞蘭語(Aramaic), 用於研讀《塔木德》經。為了生活 需要,亦須學習生活當地非猶太人 使用的語言。 猶太文化三千年,雖然歷經不 同帝國政權的統治、控制、操弄、 甚至壓迫,卻能不斷絕地重生、化 險為夷,至今仍屹立不搖,就在 於他們堅持傳承與歷史的教訓智 慧代代相傳。除了塔木德 ( 口傳律 法 ) 繼承妥拉的重要理念,堅信人 具有上帝的形象,人類可以參與 世界的創造,投入改造生存環境, 將之提升為更美好的生活世界之 外,猶太人並堅信與渴求彌賽亞 的到來。 在訪談尾聲,艾恩宏拉比分 別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有幾 根手指頭 ?」當我們疑惑地回覆十 根手指頭時,他說:「是 11 根手 指頭」,「要我證明給你看嗎?」 並分別數我們的手指頭展示說明。 「10、9、8、7、6,」他從 10 倒 數起,數著一隻手的 5 支指頭至 「6」,再加上另一隻手的「5」 支 ,答案就成了「11」。 兩隻手 都從 10 倒數至「6」,兩個「6」 相加就成了「12」支。再換另一 種方式,兩隻手的手指數目就成 了「9」。同樣的手指頭經過不同 算法,得到的答案都不相同。 「猶太人的教育,沒有任何 事情是不可能的,要看你是什麼 方法、路徑與角度去解決問題。」 這是來自「塔木德」教導的智慧。 他又接著問:「『impossible』 ( 不可能 ) 是什麼意思?」答案是: 「I'm possible.( 我是可能的。)」 impossible = I am possible。 即便 面臨許多困難,感到事情不可能 解決,但是下一秒鐘就能變成「可 能」,這要看個人如何調整心態。 因 為「Nothing is impossible.」 沒 有任何事情做不到。 原來拉比最後是要提醒我們: 教育不只是背誦經文,更是開放 心態的提問、討論與思考的過程, 這才是猶太人最核心的智慧傳承。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