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02期

9 花、織錦唐卡,其中較為大眾所熟知的為彩繪唐卡 等。其中,彩繪唐卡因其用色差異,又分為彩唐卡、 金唐卡、黑唐卡、紅唐卡等,其構圖、色彩、線條 皆流露出清新明亮的工筆藝術風格。 熱貢唐卡藝術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唐卡以照地域形式逐步 形成四大畫派:分別為衛藏地區(西藏自治區)的 勉唐畫派、康巴地區的噶瑪噶孜畫派、安多地區(青 海地區)的熱貢畫派、及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的 青直畫派。2006 年熱貢唐卡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 名錄。 「熱貢藝術」 興起於 13 世紀的青海黃南藏族 隆務河流域地區,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 15 世紀前後,格魯派在此迅速發展,各地區增建寺 院,大量族人、僧侶參與繪塑佛像、裝飾廟宇等活 動。數百年來,此地的宗教藝術發展興盛,同仁地 區多數家庭,均以工藝創作為生,而同仁地區在藏 語中稱為「熱貢」,因此稱作「熱貢藝術」,因其 獨特的美感技巧、材料與傳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收錄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 「熱貢藝術」主要指繪畫 ( 壁畫、唐卡 )、堆繡 ( 刺繡、剪堆 )、雕塑 ( 泥塑、木雕 )、建築、沙畫、 酥油花等造型藝術,題材以藏傳佛教的佛本生故事、 菩薩、護法、佛經典故以及藏族歷史人物、神話、 史詩等為主要內容。唐卡是熱貢藝術中數量最多、 流傳最廣的品類,經過百年歷練,唐卡作品造型準 確生動,工筆精緻,色彩豔麗富有裝飾性,構圖飽 滿,充分發揮線條的節奏感,整體畫面生動真實, 饒富韻味。 唐卡作者―洛桑龍達上師 洛桑龍達上師 70 年代誕生於吾屯村,後承接法 王十世班禪大師傳承的大威德金剛密法和菩提心願 法。西元 90 年代,在上師的帶領下到拉蔔楞寺接法 ─大藏經。並得到格西·單倍尖參仁波切大藏經灌 頂。1983 年被當地一代法主洛桑尼瑪大師選為「善 根」,在隆務大寺受僧戒。而後進入吾屯寺,師從 札西拉旦等數位上師,學習佛法和唐卡泥塑等文化 藝術。洛桑龍達上師的唐卡藝術,繼承熱貢唐卡的 傳統傳承,並把現代工筆繪畫技術融入到唐卡作品 當中。經過 20 多年的研習和佛法參悟,上師的唐卡 作品,每一筆都在持佛咒,用清淨心、慈悲心繪製 而成,屬大修行之作,是對藏傳佛教文化的精湛詮 釋,成為當代熱貢唐卡藝術的代表之一。作品被布 達拉宮、大昭寺、塔爾寺等寺廟收藏,作品結合宗 教信仰與藝術表現,讓喜愛唐卡藝術的有緣人肅然 敬拜、法喜充滿。 沙壇城 壇城,即曼荼羅﹙ Mandala ﹚是藏傳佛教一種 獨特的圖像表達方式,嚴格依照本尊的經典儀軌, 使用方形、圓形等幾何圖形以及許多古老的神聖符 號,有秩序地排列成複雜精密的圖形。在本質上, 代表超越一切時空的佛性與開悟之道;化為空間的 概念,即成為諸佛菩薩居住的宮殿,中間為本尊的 居所,四周圍繞著眷屬及其他諸尊。壇城能使用雕 塑、繪畫等多種方式來製作,最常見的是煞費苦心 地將無數彩沙,用漏斗筆鋪在平臺上的沙壇城。 依藏傳佛教傳統,沙壇城是為灌頂或大法會而 製作,僅開放給受法弟子觀看,後來才選擇性地對 大眾公開。佛經雲:「能親見沙壇城者,宿世皆須 具有深厚的福德因緣」,所有捐贈、參與、或見證 沙壇城製作者,皆可藉此神聖能量淨化及提升自身; 懷抱莊嚴清淨之心,即可獲祝福加持,長養菩提善 根。同時,製作沙壇城的空間也會獲得庇佑,善良 及光明的力量將更加鞏固。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