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殿  正殿  後殿 


 

  政部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指定艋舺龍山寺為二級古蹟,根據中華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分為國家古蹟(一級古蹟)、直轄市古蹟(二級古蹟)及縣市級古蹟(三級古蹟)。

  艋舺龍山寺初建於1738年,在1920年進行一次重要的大改建,由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王益順設計、督造完成。王益順是清末福建有名的築廟工匠,其所組織的匠師團隊為各廟造領域的優秀菁英,採用的建築結構與裝飾技巧獨特且創新,當時的寺廟建築界對此熱烈討論,在台灣近百年來的寺廟發展變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後在二次大戰期間,龍山寺正殿遭空襲炸毀,一九五五年進行重建工作,由王世南匠師(王益順養子)以舊有圖稿為藍本進行設計,故重建後的正殿大致維持原本樣貌。

  艋舺龍山寺採坐北朝南的方位,成進深三殿之中國古典宮殿式格局,由前殿、正殿、後殿與左右兩護廊構成。從空中俯瞰整座廟宇,呈現一個完整的「回」字,這是最尊貴的大廟才能採用的形制。